经销商不上桌面的那些事儿

 作者:刘会民    92

  编前:以往我们习惯于从市场这个理性的角度来分析经销商的发展,这样就忽略了经销商日常生活中的感性因素,实际上这些感性因素、大家抬不上桌面的问题,往往是影响经销商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。
  对很多经销商来说,生意就是生活,生活就是生意。生活和生意二者搀杂在一起,因此影响经销商成败的,除了市场因素外,还包含一些非市场因素。这些非市场因素往往是上不了桌面的,比如处理和区域经理之间的关系、对公司权利的把持、将来产业的继承等等。虽然这些事情不大,但却影响着经销商公司的管理模式,左右着经销商的发展方向。那么作为经销商该如何理智地看待这些不上桌面的事儿呢?

  NO.1 与空降兵的权力博弈

  【情景描述一】

  河南宋经理的主业是房地产,2004年开始进入酒水行业,由于有资金基础,加上自己广泛的人脉关系,宋经理迅速在当地酒水圈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。2007年,宋经理丰富了产品结构,成为某白酒在河南的总代理。这时,宋经理感到人手不够,需要一个经理人来替他打理新代理白酒产品的拓展。通过介绍,宋经理认识了刚从厂家辞职的张小东(化名)。厂家区域经理出身的张小东果然不凡,说起市场开发来头头是道,令宋经理大为叹服。于是宋经理聘请张小东负责某白酒在河南省的招商。张小东进入宋经理公司后,第一件事情就是招聘业务人员,一个月后一批高素质的业务人员进入了公司,对此宋经理很是满意。第二个月,张小东开始带领这些业务人员开始跑市场,并且收获颇丰,同时张小东也开始对宋经理以前的渠道进行梳理。有了张小东这个职业经理人之后,宋经理轻松了很多,把主要精力放到房地产上。第三个月面临销售旺季,张小东没有做出活动规划。宋经理很是纳闷,就找到张小东,催促他做方案。可张小东主张先要对公司内部管理进行调整,辞退那些业务能力不强的员工。宋经理想,自己是老板,员工辞退与否应该自己做主。可是这时,张小东提出如果宋经理不同意自己的说法,他就辞职,同时他招聘的业务员也一起离开。此时宋经理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,他想辞退张小东,但又怕刚起来的市场就此死掉,不辞退,显然张小东已经把自己架空了。经过权衡之后,宋经理还是辞退了张小东,但自己也大伤元气。以后对职业经理人的聘用,宋经理也不那么放心了。

  【情景描述二】

  河北的赵经理经过近十年的摸爬滚打,把自己的公司做得稍具规模,但一直无法有进一步的突破。他意识到,要想跃上一个新台阶,关键在于管理的提升,但自己又不擅长管理,于是他决定招聘一名职业经理人,为自己实现组织再造。在发出招聘信息以后,曾在某饮料集团工作的李飞(化名)来应聘,赵经理经过一番考察,了解到李飞很有能力,于是留下了李飞。而在厂家不得意的李飞也想干出一番成绩来,但经过一个月的工作,李飞发现,赵经理的公司存在很多问题:一是公司是以经营部的形式出现的,虽然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税收,但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,比如公司没有业务部门,因为公司根本就没有业务员,市场只是靠送货的员工维护;二是公司有两个会计,她们跟随赵经理多年,深得赵经理信任,此外她们除了收钱、开票之外,还兼管业务;三是公司没有周末休假制度,员工基本每天都上班,但不去做市场,只是负责送货。发现这些问题之后,李飞和赵经理进行了沟通,赵经理认为,自己好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,并且效益也说的过去,因此不同意李飞的一些看法。最后,看不到希望的李飞还是离开了赵经理的公司。

  【感悟】管理是很多经销商的弱项,此外很多当初和经销商打天下的老员工崛起于“草莽”,他们越来越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。要想有新的发展,非得换人不可,因此很多经销商想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,寻求一个新的突破。但在使用职业经理人时往往出现以上两种情况:一是彻底放权,让别有用心的职业经理人钻了空子;二是思想保守,把持权力,处处掣肘,使职业经理人无法施展拳脚。我们认为,经销商聘用职业经理人,一定要在此前多方考察,并延长双方的磨合时间,一旦聘用就要充分信任,充分放权,这样公司才会有大的发展。

  NO.2与区域经理“勾结”的得失

  【情景描述】

  老李在广西做夜场生意,为了扩充渠道,2006年老李代理了湖南某个名牌白酒。进入白酒行业之后,老李才发现,做白酒太累了,单终端压款就让他头大。最重要的是,他不熟悉白酒的运作,因此市场一直没有打开。为了减轻压力,老李从活动费用上动起了脑筋。要想向厂家多报费用,首先要摆平区域经理。经过近两个月的“努力”之后,老李终于和区域经理“称兄道弟”了,之后老李提出和厂家多报费用,两人分成的想法,那个区域经理也一口应允。此后两个人通过各种借口,向厂家申报费用,比如伪造由于产品质量问题,引起和消费者纠纷,需要厂家出钱平息。有了外财的老李终于松了一口气,虽然酒的销量不大,但终究是没有赔钱。在年底,老李想借助旺季促销的机会,再和厂家多申请点费用,但这次区域经理没有象以前那么积极,反而告诉老李,厂家已经决定取消他的代理资格。这下老李慌了神,连忙让区域经理帮忙说情,可是那个区域经理告诉他,这是厂里的规定,另外厂家又在当地重新寻找了一个代理商。老李跑到厂家,一问才知道,那个区域经理把市场开发不利的原因全归结到老李身上,此时老李有口难言,只好回去大骂那个区域经理不“仗义”。

  【感悟】区域经理是厂家和经销商联系最多的人,因此和区域经理搞好关系很是必要。但搞好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做好市场,那种和区域经理勾结,骗取厂家费用的短视行为,迟早会被发现,因为厂家远远比经销商精明。作为经销商要善于借助厂家资源,但不能骗取厂家资源。

  NO.3关系营销的失灵

  【情景描述】

  老王是和厂家一起成长起来的经销商,在该啤酒企业刚刚创建的时候,老王就是该产品的省级代理商。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,老王也成为企业的分销大户,同时他也和企业上层在长期的合作中,建立了很好的私人关系。随着市场的发展,老王的一些思路跟不上市场的发展,加上同类产品竞争激烈,市场出现了下滑。对此,老王并不是很担心,因为他可以凭借和企业高层的关系,多拿到一些优惠政策。2006年,该企业推出一款中高档啤酒新品,老王想,这个产品肯定是得找我来代理了,这下我肯定能多赚一笔了。但出乎意料的时,该啤酒企业把这个新品的代理权交给了当地一个新崛起的经销商,这相当于分割了老王的部分市场。老王怎么也想不通,一气之下跑到该啤酒公司,但一连几天,也没见到公司领导,气得老王大骂啤酒公司是过河拆桥。回去之后,业务员的汇报更让老王心烦。因为老王代理的啤酒在当地主要销量集中在某大型酒店,老王也是通过关系,才打开销路的,为了扩大销量,老王打算进入该酒店的连锁店,但其连锁店的店长好像并不买老王的账,进店费只多不少,这让老王的拓展计划受到阻碍。两个事情加起来,让老王感慨,现在什么关系都靠不住。

  【感悟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,经销商和企业、终端的关系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,因此这种关系也只能称为“客情关系”。良好的客情关系能起到润滑作用,经销商和企业、终端长期合作,还要靠实力、靠服务。

  NO.4老婆参与管理的进与退

  【情景描述】

  经销商老张的公司发展一直难以突破,公司的年营业额一直是1000万左右徘徊。实际上,老张也明白原因所在:公司是家族式管理,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,因此公司内耗严重,缺少活力。在2000年开始进入酒水圈时,老婆带领10几个亲戚加盟,大家齐心协力,才有了现在的规模。但现在,老婆掌管财务,虽然没有参与公司的业务,但什么事情也都愿意管一管,那些亲戚也仗着和老张的关系,把一些制度不放到眼里。这直接的后果是,员工有意见不愿意提,因为即使提了,也不一定实现。最重要的还是老张浪费了很多发展的机会,在2004年,老张打算自己做贴牌产品,经过一番“斗争”之后,老张才开发出产品,但对产品推广,老张的老婆一直不是很热心,因为她认为,财富的积累不容易,做贴牌产品风险大,现在赚钱也不少,还不如就这么过下去。思想观念的冲突,让老张很是烦恼。

  【感悟】老婆参与管理,实际上折射的是家族式管理所带来的弊病。在发展初期,家族式管理能起到积极作用,大多数经销商也是夫妻店开始发展起来的。但从夫妻店发展到20人多人公司规模时,就需要制度化管理,因为20人是一个商贸公司向上发展的一个瓶颈,突破20人以后,公司必须以制度来代替个人决断,以团队协作来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,这时就要老婆退出公司管理,经销商老板建立直属团队。

  N0.5 谁来接班?

  【情景描述】

  说到开发自己的品牌,经销商老高并不完全出于赢利的目的。他认为,做酒水经销商很累,此外就是门槛太低,代理品牌永远是做生意,如果自己开发品牌,那是在做事业,他希望儿子能接他的班,但是卖自己的酒。但从现在看,儿子对做生意并不是很感兴趣,因此老高想,自己再干几年,积累些资金,然后转行,因此他现在做生意很平和,并不想把很多的精力投入进去。

  【感悟】我们常常把经销商的转型归结为市场原因,比如厂家、终端的挤压,但在实际中,经销商转型的原因往往是很简单,正如老高所说的继承人的因素。因此我们谈论经销商转型这个话题时,厂家在选择经销商时,就需要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。
 经销商 上桌 经销 事儿 不上 桌面 那些

扩展阅读

以前就是简单的培训,后来叫增值服务,现在又叫赋能,就是厂家在技术层面对经销商有些帮助,主要也就是上上课,提供些系统工具,参观些市场。单次搞的叫论坛,多搞几次就叫商学院了,再大点就叫战略伙伴陪跑项目。这

  作者:潘文富详情


与对外销售工作相配套的,是内部的销售管理。销售管理主要也就是记录、转交、汇总、分析这几大功能,业务量不大的时候,简单的手抄单,纸面账,面对面沟通,微信短信等措施也行,甚至靠记性也行。但业务量放大之后,

  作者:潘文富详情


关于经销商的选品问题,先说两点:1.选品时不要当恋爱脑,老板自己主观上喜欢,觉得一定好卖的,就认为业务团队、终端、消费者都能接受。2.不要抱着养儿防老的思路,认为儿子越多,自己的晚年越有保障,孩子没有

  作者:潘文富详情


首先,经销商生意的技术含量不高,对经营者的学历和专业技术并没有太高要求,且进入门槛也低,规模大小自定,只做一两个街区的批发也可以,做整个中国的总经销也行。不过,从生意运营形态来划分,经销商的生意可初步

  作者:潘文富详情


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,也没有两个一样的老板。经销商老板成千上万,个个都很特别。不过,作为老板,做生意自然也有个取向,也就是有个奔头。在经销商群体中,有三类发展取向最为常见:皇总、量总、利总,看看你是哪一

  作者:潘文富详情


在经销商员工数量超过五十人以后,可考虑设置行政经理岗位,专司对员工的基础人事管理工作,避免将人事工作分散给不专业的内勤岗位,或是甩给老板来做。 经销商公司行政经理的岗位构成内容如下,供参考:一、岗

  作者:潘文富详情


版权声明:

本网刊登/转载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。
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,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,传播管理/培训经验,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,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。
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。


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
COPYRIGT @ 2001-2018 HTTP://WWW.QG68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